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新闻
武汉市交通科技学校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3)
时间:2023-12-28 09:16:44  来源:办公室  
 


 

前言
武汉市交通科技学校是隶属于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的一所行业公办中职学校,成立余1998年,其前身是武汉市交通运输管理局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省级示范性中等专业学校),2015年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更名为武汉市交通科技学校。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彰显特色、立足交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在过去的一年里,学校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致力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提升学生的学习素质,改善学校的教育环境,推动学校发展。
目录
一、发展概述............................................................................................................... 1
(一)基本情况.................................................................................................... 1
1. 学校简介.................................................................................................... 1
2.师生规模...................................................................................................... 1
3.专业设置...................................................................................................... 2
(二)办学条件.................................................................................................... 3
1.设施与资产.................................................................................................. 3
2.数字化校园.................................................................................................. 3
3.办学经费...................................................................................................... 4
4.重要指标...................................................................................................... 5
二、人才培养............................................................................................................... 5
(一)党建引领.................................................................................................... 6
1.管理体制...................................................................................................... 6
2.组织建设...................................................................................................... 8
3.思政教育.................................................................................................... 10
(二)立德树人.................................................................................................. 13
1.思政育人.................................................................................................... 13
2.实践育人.................................................................................................... 15
3.劳动育人.................................................................................................... 16
4.文化、体育与美育.................................................................................... 16
(三)在校体验.................................................................................................. 17
1.奖助学金情况............................................................................................ 17
2.体质测评情况............................................................................................ 17
3.在校生满意度............................................................................................ 17
4.教职工满意度............................................................................................ 18
(四)就业情况.................................................................................................. 18
1.就业情况.................................................................................................... 18
2.升学情况.................................................................................................... 19
3.技能大赛.................................................................................................... 19
三、服务贡献............................................................................................................. 19
(一)服务终身学习.......................................................................................... 19
1.社区教育.................................................................................................... 19
(二)特色服务贡献.......................................................................................... 20
四、产教融合............................................................................................................. 21
(一)校企协同育人.......................................................................................... 21
(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21
五、教学改革.................................................................................................................
(一)专业建设.................................................................................................. 21
1.专业布局................................................................................................... 21
2.专业质量................................................................................................... 22
(二)课程建设.................................................................................................. 22
(三)教材建设.................................................................................................. 23
(四)教法建设.................................................................................................. 23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4
2.教育信息化................................................................................................ 24
(五)队伍建设.................................................................................................. 25
1.培训与培养................................................................................................ 25
2.教研科研.................................................................................................... 25
3.教师比赛.................................................................................................... 26
六、发展保障............................................................................................................. 26
(一)经费保障.................................................................................................. 26
(二)质量保障.................................................................................................. 26
1.关键办学能力提升.................................................................................... 26
2.学校治理.................................................................................................... 27
七、工作展望............................................................................................................. 28
 

 

一、发展概述
(一)基本情况
 1. 学校简介
武汉市交通科技学校是隶属于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的一所行业公办中职学校,成立于1998年,其前身是武汉市交通运输管理局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省级示范性中等专业学校),2015年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更名为武汉市交通科技学校。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彰显特色、立足交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其主要职能:
1.从事全日制中专教育,办学规范性接受市教育局管理,在校生近千人。
2.作为市交通局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基地,一是开展领导干部培训、党员轮训、中青年干部培训、执法人员培训及新进人员培训等。二是开展交通行业安全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知识培训。三是组织全市出租车从业资格(巡游车、网约车)和全市城市客运/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考务工作。
今年学校党委获得“市交通运输局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校团委获得“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2.师生规模
2023年按照4:6的普职比共招入中职学生76人,其中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38人,计算机应用专业38人。截止到2023年11月29日,学校中职在校生共有459名学生,其中2021级116人,2022级204人,2023级76人;中技在校生共有158名学生,全部为2021级学生。本年度中职毕业生102人,其中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40人,计算机应用专业62人;中技毕业生168人,其中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专业111人,航空服务57人。
截止2023年09月止,学校有教职员工93人,其中专任教师40人,专业教师19人,兼职教师13人, 4人为双师型教师。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32人本科学历,5人硕士学位,本科学历以下3人;专任教师职称结构:高级讲师7人,讲师9人。高级职称专任老师占比18%。中级职称占比23%。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3%。双师型占比10%。
3.专业设置
学校开设了四个专业,涉及两个专业大类,其中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航空服务、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三个专业属于交通运输专业大类,计算机应用专业属于电子与信息大类。截止11月27日,在校生459人,其中轨道专业在校生134人,计算机专业在校生155人,航空服务专业在校生101人,汽修专业在校生69人。无新增专业,所有专业都属于第三产业。
(二)办学条件
1.设施与资产
学校总占地面积14.8亩,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分别位于汉阳区王家湾特1号和汉阳区动物园路19号。其中,王家湾校区占地面积6.8亩,建筑面积10728平方米;动物园教学点占地面积8亩,建筑面积14272平方米。
另设有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虚拟仿真实训室2间(工位98个)、轨道交通运营沙盘模拟实训室1间(工位32个)、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训室2间(工位94个)、计算机云教室1间(工位40个)、智慧教室2间(工位84个)、网络综合实训室1间(工位32个)、汽修仿真实训室1间(工位44个)、录播教室1间(工位52个)、标准化计算机考场1间(考位110个)及分别容 纳300人、200人的礼堂、阶梯教室各1个,所有教室均配备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固定资产总值2018.67万元,教学仪器设备值928.34万元。已建成多媒体数字化教学系统,建设宽带数字化校园网络,逐步实现教学、办公信息化、现代化。
2.数字化校园
校园信息化建设:
1、为了提高办公效率及安全,给学校王家湾和动物园校区增设了2条150M企业级宽带,同时,将长城专线宽带带宽免费从200M升级到300M。
2、监控方面,重新调整了监控控制网段,重设密码,为保障安全,消除隐患,在学校东西北角、学校新大门、洗衣房、副楼楼梯间走道等位置新增监控设备。
3、根据去年收集的各部门需求,采购了打印机、教学用电脑等信息化设备。
4、学校《705旧机房改造》项目完结投入使用,运行良好。建成智慧教室一间,正在建设星级智慧教室,并为教室配备17台视频展台;
5、对校园网络机房网线线路进行梳理。
6、即将针对学校网站开展等级保护测评工作。
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1000Mbps,其中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总容量7G,公共基础课教学资源库面向4门课程。
3.办学经费
2023年,在市交通运输局、市教育局及市人社局支持和帮助下,学校财务工作始终坚持以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为中心,注重全口径预算管理,统筹安排使用学校资金,全面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合理安排支出规模。2023年收入3413.02万元,年生均经费收入5.53万元(在校生人数617人),其中:交通运输局安排财政拨款收入2513.56万元,占收入74%;学生资助补助和市级中职公用经费补助272.08万元,占收入8%;财政专户非税收入627.38万元,占收入18%。2023年支出3413.02万元,年生均经费支出5.53万元(在校生人数617人),其中:基本支出1348.98万元(含三公经费7.6万元),占支出40%;项目支出2064.04万元(共计五个项目,一是办学条件改善项目904.58万元、二是教育培训保障项目627.38万元、三是校园安全防疫保障项目260万元、四是教育专项269.68万元、五是学生资助项目2.4万元)占支出60%。
4.重要指标
学校成立于1998年,前身为武汉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党校,下设武汉市交通运输管理局职工中等专业学校(2015年更名为武汉市交通科技学校),其办学思路为“党校为主、职教为辅”,故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课程设计等均按党校教学需求配备。
    2016年,学校党校名称取消,受相关行业培训由线下转线上、推行无纸化培训考核、培训项目取消等因素影响,学校立即进行主业调整,其发展方向、工作重点逐步向中等职业教育倾斜。在这七年时间里,学校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的基础上,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克服了因未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带来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不足等困难,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稳中有升。学校虽办学面积还不足,但生均面积已达到重点监测指标标准,一定程度上保障且提升了学生校园生活质量,为教学工作的顺利高质量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人才培养
(一)党建引领
1.管理体制
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纲举目张抓实抓好抓强党建工作,着力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的作用。学校现有在职党员17名,退休党员30名,党支部3个,党委委员5名,纪委委员3名,党委书记1名,党委副书记1名,纪委书记1名,按要求选配党务工作者,支部书记、委员履行好职责。
突出机制牵引,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的党委书记负责制,建立健全“党组织把方向——党委书记行政指挥——教职工全面参与”的议事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集体研讨决定学校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重大问题。构建起以党建工作责任制为主牵引、考核评价与述职评议为支撑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向基层传递全面从严治党压力。
学校党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为给学校退休党支部注入新鲜的血液,学校召开退休党支部换届选举支部党员大会,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细节流程,完成退休党支部换届选举,顺利选出退休党支部委员3名,退休党支部书记1名。
根据交通局部署,严格按照市交通运输局《通知》精神,完成交通运输局第五次党代会代表选举工作。及时部署推动代表候选人推荐提名和选举工作。学校三个支部分别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推荐提名6名候选人预备人选;召开全体党员大会,顺利选举产生了5名代表,完成并上报交通局。
召开校工会换届选举大会,学习查阅相关法律条文,按照相关规定提名被选举人,召开换届选举大会,顺利选举出新一届工会主席及工会委员、经委委员。

(图1 学校召开交通运输局第五次党代会代表选举大会)

同时,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主体责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掌控意识形态主导权。建立党务政务公开制度,依托党务、政务信息公开栏等形式,及时公开学校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财务预决算等相关信息。严格落实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相关制度规定,全年未发生泄密事件,档案管理通过“省一级”达标考评。
2.组织建设
学校发挥“三会一课”向心力作用,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以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支部主题党日、落实二十大精神学习等为主要内容,增强党员的参与感和收获感、积极营造党内生活新常态。
一是,严格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中心理论组学习、党支部学习的重要内容,及时贯彻落实上级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狠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领悟,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委书记带头领学促学,带头剖析、自查个人意识形态工作落实情况,班子成员按求要检查各自分管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情况,有效落实了意识形“一岗双责”制度。统一了班子思想,提高了班子的领悟力和执行力,有力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和落实。
以落实党内法规制度为抓手,采取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方式,全面对标自查党建工作存在的弱项短板,建立问题清单,逐项制定措施,压茬推进整改,靶向发力集中解决了一批制约党建工作质效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党务干部赋能提升工程,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用好用足教育资源,推动构建实践锻炼与专业训练协同发力、线上与线下一体推进的培训体系,全力提升专兼职党务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图二 8月29日学校召开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

二是,发挥支部堡垒作用。党支部以主题党日为载体,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创新主题党日。持续深化扩展主题党日的形式和内涵,在内容上突出用“心”,通过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红色主题观影、讲述革命故事等形式,让党员在沉浸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中,追忆革命前辈的峥嵘岁月。联合社区开展主题党日,积极探索组织建设互鉴、党建载体互用、党员干部互动的党组织联建共建新模式;在形式上注重出“新”,把主题党日与重点工作、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等有效结合起来,组建基层党员志愿服务队,积极向所在社区党组织报到,让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文明创建、植树护绿、捐资助学、义务献血、交通引导等活动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党员干部风采。    

 (图三 2月24日学校退休支部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

3.思政教育
一是,扎实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校组织成立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其他党委委员、支部书记、部门负责人组成。召开中心组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会议。通过加强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班子队伍的综合政治素养,不断强化党委的组织保障力,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际工作,推动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安排二十大专题宣讲,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二十大精神实质,并将二十大精神贯穿到教学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采取主题团日活动形式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团员听党话、跟党走的责任感。利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主题班会、板报、演讲等形式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实际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宣传、解读二十大精神。

   (图四 1月4日交通局领导在学校宣讲二十大精神党课)

二是,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学习。根据市交通运输局主题教育安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武汉市交通科技学校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对照中央、省市委、市交通运输局的要求,结合学校中心工作,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用学习武装思想,用学习指导工作细化全年主题教育安排,制定月学习计划表。通过召开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宣讲、讲座、在线聆听系列主题教育网络公开课,召开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整改落实情况、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学习。

(图五 7月11日学校开展“传奇红安”党建学习活动)

三是,坚持党建带团建,党员引领师德师风。引导全校教职工感悟校园文化内涵,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担当“交通强国”的育人使命,勇立潮头,敢于超越,奋力实现建设让家长满意学校的奋斗目标。开展3月学雷锋活动,制定活动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学雷锋,讲奉献,强担当”主题党日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特困生”帮扶解困活动,号召党员,以支部为单位,党员个人出资的方式帮扶特困生;开展“学习雷锋精神,争做青年先锋”主题宣讲活动;开展以“学习雷锋好榜样”为主题的语文公开课。与学生科共同开展党员干部、青年团员教师、团员学生“‘锋’华正茂恰少年,志愿服务添新绿”主题植树活动。发挥了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保证团建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党团基层共建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图六 3月党员“一对一”帮扶特困生活动)

四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打好意识形态“主动战”。在校网站开设“四学四提升”、“主题教育”、“二十大学习”等专题思想政治工作专题栏目,及时发布、推送学习资料、工作简报、经验交流、先进案例等内容,供党员干部学习交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和“和谐校园”、“清洁校园”等校园文明实践活动,打造文明、和谐、健康、清洁的校园环境。从各部门共遴选出10名通讯员,成立工作小组,开设微信工作群,定期指导舆情宣传工作。
(二)立德树人
1.思政育人
系统开展德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实行校、学生科、班级三级管理体制,形成了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方位育人的学生德育工作格局。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团学生活、文化活动和校园文明建设。组织开展“学习二十大”系列活动,开展“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00周年”主题活动,赓续英雄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加强团学组织建设。开展团委换届和团干业务培训,落实团员民主教育评议和团支部对标定级工作。定期开展团校培训,发展120名新团员,开展了“思想旗帜”、“坚强核心”、“强国复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等专题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团员学生骨干积极作用,把志愿服务、党报阅读融入日常教育中。
改革思政教学模式。开足开齐思政课程,积极探索“大思政”视角下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完善集体备课、听课制度,运用议题式、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式,通过情境引导、经验感知、情感内化、行动自觉环节,构建具有中职特色的思政理论课教学新模式,增强课程的亲和力、针对性。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开展课程思政研究。自主开发思政资源,开展课程思政模块设计和实施,使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加强德育管理。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全面推进班主任量化考核,坚持精选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每年坚持选派班主任参加班主任培训,定期举办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不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较大程度提升了班主任德育工作和工作水平。
2.实践育人
本年度,学校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团员志愿服务队为基础,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包括义务植树、志愿者进社区服务、志愿美化校园等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提高了沟通协作能力。同时,志愿者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学校加强了学生社团建设,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涵盖文艺、体育等多个领域,组织了校园好声音、心理漫画大赛、校园篮球赛等文体活动,满足了学生的多元化需求。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学生能够培养兴趣爱好和领导能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同时,社团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学习、拓展人际关系的平台。
职教活动周期间,学校围绕“技能: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大力宣教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及各项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方针政策,为“教”和“学”夯实思想基础;组织一系列的校内学生竞赛,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轨道和航空专业的学生展示国际标准礼仪操,汽修专业邀请车企进校园,校企结合,学以致用,尽显职教特色;举办“校园好声音”歌唱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激发学生无限的可能;舞狮表演传承民族技艺,弘扬民族传统。通过参与职教活动周活动,学生能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文化,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职教活动周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职业技能和学习成果的平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3.劳动育人
学校按照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文件精神,将劳动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植树活动、勤工俭学、志愿者活动等,且校园定期开展大扫除活动,每日进行寝室内务整理。且依托实习实训,让学生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4.文化、体育与美育
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坚持全面、全员、全程育人主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践行校园文化育人模式,完善校园环境,打造“室文化、廊文化、角文化”,发挥校园环境问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二是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经费投入,保障师资队伍、场地器材建设,开齐开足体育美育课程。三是学校因地制宜,开展校园好声音、心理漫画和校园篮球赛等活动,搭建人人参与的校园文化舞台,增强血行归属感,树立进取心和自信心。
(三)在校体验
1.奖助学金情况
2023年,学校的学生资助工作在武汉市资助中心和武汉市人社局的指导下有序推进。武汉市交通科技学校共申报和发放国家助学金108人次,申报国家免学费643人次、市级免学费306人次,申报并发放滋蕙计划5人次,申报并发放武汉市政府励志奖学金9人次。武汉市城市交通技工学校共申报和发放国家助学金42人次,申报国家免学费305人次、市级免学费108人次。
2.体质测评情况
学校重视学生体质的健康,在入学初和毕业前组织学生进行体检。同时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融入到在体育教学工作中,以促进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落实学生的体育达标工作,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每学期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体制健康达标测试。本年度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率为95%。
3.在校生满意度
学校定期在学生中开展调查问卷及信息反馈,由学生科进行记录并将反馈问题分发给各责任部门。调查问卷份数为390,学生对以下七个方面的满意度为:
 
项目 理论
学习
专业
学习
专业
实训
校园文化
社团活动
生活 校园
安全
整体
满意度 92% 91% 93% 90% 88% 95% 90%
(表1 在校生满意度调查表)
4.教职工满意度
平时您是不是常常为自己能给学校发展出一些好的点子而感到自豪? 51.40%
16.20%
从未提过 18.90%
讲不清 13.50%
您对自己在这所学校工作的总体感觉是 以在本校工作为荣 56.80%
在这里工作很自信 16.20%
没有什么感觉 24.30%
不愿承认是这所学校的教师 2.70%
在您们学校里,最让您引以为豪的是 人际关系和谐 62.20%
教学质量优异 37.80%
学校特色鲜明 29.70%
社会认可度高 10.80%
校本课程丰富 18.90%
教学改革领先 18.90%
教学理念超前 13.50%
其它 5.40%
(表2教职工满意度调查表)
从学校对教师员工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教师以在学校工作为荣,学校发展的优势在于有一批以校为荣的教师和人际关系和谐的团体,总体满意度较高。
(四)就业情况
1.就业情况
学校2022届毕业生102人,1人就业,5人待就业。就业比例是1%。就业学生是2022级轨道毕业生,就业专业没有对口,学生在物业公司工作,就业类型属于第三产业就业。毕业生中无创业学生,就业单位对毕业生比较满意。
2.升学情况
学校2022届毕业生102人,其中94人升学全日制大专,2人升入成教大专。
3.技能大赛
2023年组织学生参加“办公软件综合应用比赛”“中职生篮球联赛”“中职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竞赛”“中职生书法比赛”等系列武汉市中等职业学生技能大赛,其中1人获“办公软件综合应用比赛”三等奖;2人获“中职生书法比赛硬笔赛项”三等奖,2人获“中职生书法比赛硬笔赛项”二等奖,1人获“中职生书法比赛硬笔赛项”一等奖,2人获“中职生书法比赛软笔赛项”三等奖,1人获“中职生书法比赛软笔赛项”二等奖;4人获“中职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竞赛”三等奖;校篮球队获“中职生篮球联赛”三等奖。
三、服务贡献
(一)服务终身学习
社区教育
一年来,学校按照市交通运输局下沉工作的部署,积极推进下沉党员干部参与居住地所在社区的治理,服务居民群众,帮助社区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共同缔造美好生活。
校党委与玫西社区签订共建共驻协议,选派优秀党员组成16人的下沉工作队入驻社区,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下沉工作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聚焦民生痛点,把满足群众的合理需求当做分内职责,提前超额完成每年5次20小时的下沉任务。
在这一年里,下沉工作队常态化参与社区环境秩序综合整治,每周定期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除杂草、捡垃圾、扫街道、清除牛皮癣等,背街小巷干净整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破损道路及时修复,下沉工作队的辛勤汗水换来了社区居民喜笑颜开。下沉工作队对社区困难居民、困难党员、老年群体帮扶格外重视。结合重要时间节点,为其送去慰问品,带去组织温暖,聆听党员心声,鼓励他们战胜困难。下沉工作队结合学校职能发挥教育力量,多次和社区联合组织“送教上门”,宣传党的二十大思想,让群众紧跟新时代新思想的步伐,打通基层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
市交通科技学校下沉工作队将继续以人人都是“责任人”、个个都是“战斗员”的思想觉悟,全面全力做好各项下沉工作,发扬立足社区“扎下根”、联系群众“融进去”、勤勉敬业“沉下来”、想方设法“干出彩”的优良作风,在玫西社区这片热土上,树立树牢学校良好形象,多方体现学校责任担当,通过下沉结对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
(二)特色服务贡献
在局相关处室和局属兄弟单位的指导和帮助下,积极协助推进电子证照普及和优化巡游车网上办理流程工作,高标准做好培训考务组织工作,维护了考试的严肃性、权威性,保障了考生的合法权益。一是组织出租车从业资格考试677场(网约出租车563场、巡游出租车114场),参考60707人次(网约出租车51928人次、巡游出租车8779人次)。二是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考核22场(道路运输10场、城市客运12场),参考1732人次(道路运输580人次、城市客运1152人次)。三是组织安全人员培训班38期,参训4369人。
四、产教融合
(一)校企协同育人
2023年学校学生大多参加技能高考升学,无毕业班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学校仅于武汉唯众智创科技有限公司这一家企业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有合作。主要合作项目是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教学设备交付前后对专业教师使用设备上进行操作培训,无企业方老师对学生授课培训。
(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培训和组织2021级12名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华为1+X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初级证书的考试,12名学生全部通过该考试。
五、教学改革
(一)专业建设
1.专业布局
2023年学校无新增专业,停招及撤销专业,学校现开设四个专业,涉及两个专业大类,其中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航空服务、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三个专业属于交通运输专业大类,计算机应用专业属于电子与信息大类。
今年只招收了计算机应用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两个专业的学生。
2.专业质量
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依托“1+X”证书制度试点,与华为、武汉唯众智创科技有限公司均有深度合作,成功实施“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职业技能证书”制度,2022年被认定为市级优质专业。本专业备有专任计算机教师8人,高级讲师1人,双师型教师2人,资深企业工程师2人。专任教师双师比为20%,具备一定的在企业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的经验。
专业课程设置注重课程内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建有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拥有能满足261个工位同时进行实操训练的计算机网络综合实训室、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训室、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实训室及星级智慧教室(目前正在建设当中)。
(二)课程建设
学校以“育人为本,彰显特色,立足交通,服务社会”为办学理念,课程目标明确。学校目前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计算机应用、航空服务与汽车运用与维修4个专业,各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均按国家中职标准的课程大纲和上级教学主管部门要求,并结合技能高考的实际情况全部开齐开足。目前,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团队正在进行C语言校本教材的开发,现已完成了部分章节内容的编写。并将围绕该校本教材,着手打造与之相匹配的精品课程,以提供更完善的学习资源。
(三)教材建设
学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按国家文件的相关要求使用国家规划教材,专业课程遵循培养目标和相关技术领域岗位的任职要求,优先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等正规出版社的推荐目录中教材。
在教材管理与选用方面,学校全面贯彻教育部《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文件精神,认真落实上级部门关于教材选用和征订工作要求,按照校教材选用委员会制订的教材选订管理办法,严把教材选用关,定期组织召开学校教材选订工作会,对学校选用和征订教材工作进行审议,遵从“凡选必审”和“凡编必审”的原则,审定下学期教材选用、征订工作和教师新编教材等情况,以规范和加强学校教材选用和征订管理工作。同时,教材选用结果按上级要求报备。
今年,学校组织和完成了省教育厅关于教材教辅排查整改工作任务,并形成了学校排查情况工作报告。
(四)教法建设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计算机应用专业结合华为1+X《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及考点工作,通过与试点证书培训评价组织沟通合作,做好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和职业化课程培训体系的融合工作。建立“四融入”的“1+X”证书培养培训机制,将“1+X”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融入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将证书标准内容转化为若干教学模块纳入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及实训项目中,使计算机专业“1+X”职业技能初级证书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度融合。该技能能级证书的考核达标率每年100%且通过人数逐年递增。
2.教育信息化

(图七 轨道交通专业课依托应急处理仿真要操作软件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在学校《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课程教学中,涉及大量突发情况。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突发事件,深入了解应急处置中的相关场景和了解各岗位工作人员间的协作,教师利用轨道仿真实训室设置场景进行小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依托专业实训室及“游戏感”突出的教学软件,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性和趣味性,同时也拓展了教学空间,有效地推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五)队伍建设
1.培训与培养
    学校在2023年度开展校本培训3次,组织教师参加“市中职数学、英语等五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培训”“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教学能力交流活动”“市中职学校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班”“2023年中小学教师市级培训”“市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能力提升与三科统编教材培训”等各类培训与教学交流活动,积极推荐教师参与市教科院各学科中心组的教研活动,鼓励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各项比赛,其中6名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市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获奖,3名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文明风采系列比赛活动获奖,1名教师参加文明风采学校类征文比赛获奖。
2.教研科研
2023年网络安全教育主题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中,学校教师黄蓓撰写论文《基于课程思政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中职学生网络安全与网络素养提升研究》获一等奖,尤悦撰写论文《在网络通达背景下的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与信息技术课程思政的探索》获三等奖。佘晶晶教师的个人课题《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OSI模型教法研究》获得市教育局的批准立项。
3.教师比赛
学校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技能比赛,本年度,2021级轨道班班主任丰淋参加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比赛先后获得市三等奖和省三等奖。
六、发展保障
(一)经费保障
2023年收入3413.02万元,年生均经费收入5.53万元(在校生人数617人),其中:交通运输局安排财政拨款收入2513.56万元(包括一般公用预算拨款收入1348.98万元、办学条件改善项目904.58万元、校园安全防疫保障项目260万元),占收入74%;学生资助补助和市级中职公用经费补助272.08万元(包括教育专项269.68万元、学生资助补助2.4万元),占收入8%;财政专户非税收入627.38万元,占收入18%。
(二)质量保障
1.关键办学能力提升
学校优质专业计算机专业在全面权衡专业技能高考、1+X证书试点及交通行业前景规划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逐步完善1+X证书制度的实施工作,并实现了每年考核通过人数的稳步增长。同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赛促教,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并给教师安排企业实践活动,提高教师本专业实操技能,培养素质过硬的教学团队。组织教师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融合技能高考专业课考核课程,组织专业教师进行C语言校本教材的开发。
学校在达标工程落实中“师生比(1:X)”“生均仪器设备值(元)”“生均校舍建筑面积(m2)”“教学仪器设备值(万元)”“生均图书(册)”等5项均已达标,“校园占地面积(m2)”“校舍建筑面积(m2)”“生均用地面积(m2)”“校内专任教师数(人)”等4项因客观现实未能达标。
2.学校治理
突出标杆带动,坚持示范先行强引领。聚焦夯实建强基层组织基础,部署开展了党支部评星定级、晋档升级活动,以百分制考核方式评定星级,按照巩固先进、推动一般、整顿后进的思路,让基层党支部在科学标准下拾级而上、争先晋位;同步实施了示范党支部带动引领工程,加大评星定级活动中示范党支部经验做法的推广力度。深入开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聚焦9个方面22项内容逐项对标看齐,率先打造5个基层标杆示范点,以点带面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整体提高。
突出提质增效,坚持多措并举齐发力。聚焦党建工作质效提升目标,部署开展了党建工作质量提升年、党建工作提质增效行动、党建突出问题集中治理等专项活动,以落实党内法规制度为抓手,采取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方式,全面对标自查党建工作存在的弱项短板,建立问题清单,逐项制定措施,压茬推进整改,靶向发力集中解决了一批制约党建工作质效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党务干部赋能提升工程,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用好用足教育资源,推动构建实践锻炼与专业训练协同发力、线上与线下一体推进的培训体系,全力提升专兼职党务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校园文化建设,适应新时期中职教育改革发展形势任务需要,引领全校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定地朝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前进。厚植红色基因。立足80多年发展历程中积淀的厚重底蕴,按照传承历史、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实践要求,追溯和感悟文化根脉与军工精神,在传承中让文化凝聚、发展、升华,孕育出更具时代价值和奋斗精神的文化理念体系,凝结出富有特色的“通衢匠心”党建品牌。先后部署实施了系列宣贯落地措施,引导全校教职工感悟校园文化内涵,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担当“交通强国”的育人使命,勇立潮头,敢于超越,奋力实现建设让家长满意学校的奋斗目标。
七、工作展望
(一)抓好党建工作。一是继续完善学校党建制度,推动学校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落实。二是落实各种学习制度,继续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列为党委会议专题研究重要内容。三是强化党建引领,狠抓党支部建设,在规范支部组织生活、党建教学融合上发力,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
    (二)加强培训管理。科学制定工作计划,进一步规范培训流程和考务组织,严格对照上级工作要求,坚持把行业系统专题培训班、安全培训班及受托承办的考试培训统筹纳入年度培训计划,实行年初预告、开班申请、落实计划上报备案的统筹管理。
    (三)树立校风学风。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倡导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发挥校纪校规作用,确保学校风气提升。
    (四)有序推进改革。强化组织统筹,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指导,高度关注化解过渡期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心中疑虑,有序推进学校改革移交办学相关工作,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五)提升教学质量。加大教研力度,重视课堂环节上的研究和讨论。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认真研究教材、课程标准。规范教学设计,加强集体备课制度,通过有效的集体备课,进行课堂教学的多层次建构,从而整体提高教学水平。
 
友情链接:

1)湖北省交通运输厅

2)武汉市交通运输局 3)武汉市教育局 4)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5)武汉市应急管理局
版权所有 武汉市交通科技学校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王家湾邓家湾特1号 邮编:430050
联系电话:(027)84874546 备案号: 鄂ICP备13001613号-2